中国十大古代士族
古代士族有哪些?哪些能排进前10名?
【987排行榜结果简述】根据网友评选、第三方报告等大数据(截止至2019年五月数据)分析得出,陇西李氏、太原温氏、弘农杨氏、陈郡谢氏、荥阳郑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清河崔氏、琅琊王氏入选了古代士族的前十名,其中赵郡李氏、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被网友评为十大古代士族中的前三,具体十大排名信息如下:
TOP1 赵郡李氏

在中国十大古代士族中赵郡李氏是整个汉朝到隋唐时期著名大族,首位秦太傅李玑的次子李牧,曾经带领军队两次帮助打败了秦国,尤其是在南北朝的时候还被划入到了中原五姓高门士族之中。
赵郡李氏,中国魏晋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出自赵将武安君李牧,是广武君李左车的后代。
西晋时期,左车十七世孙 司农丞李楷定居于赵国平棘县南(今河北省赵县西南、高邑县东北) ,后世分东祖、西祖、南祖三大支系 ,族人活跃于赵郡诸县(平棘、高邑、柏人、元氏、赞皇、栾城、临城等地) ,南北朝时讲究士族门第,赵郡李氏史载人物尤多,各盛家风,世言高华 ,为北朝官宦最显赫的士族 。唐高宗时位列七姓十家 ,共有九人出任宰相 ,唐末五代走向衰落。
TOP2 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源于姬姓,据记载从魏晋时期到唐朝时期太原王氏的地位都是很显赫的,当时太原王氏太子晋的儿子宗敬因为看到周室的衰败,逃到太原居住,而后是人才辈出,所以被当地人称呼为王家。
TOP3 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最早源于西周时期的齐国,尤其是在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清河崔氏出过不少的名人,其中宰相、诗人等等,而且在地位上也是非常显赫的。
清河崔氏,中国魏晋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姜姓,因以封地崔邑而受姓崔氏 ,西汉时崔业定居于清河郡东武城县 (今河北省故城县) ,后世遂称“清河东武城人”(即清河崔氏由来)。
汉末时崛起为关东望族 ,魏晋时期冠冕相袭,南北朝时进入鼎盛时期,并在北朝初年达到极盛 ,北魏孝文帝(元宏)时入“卢崔郑王”四姓高门 ;唐代时位列“七姓十家” ,出宰相十二人 ,与博陵崔氏、范阳卢氏并称为“崔卢”,在社会上享有极高的声望。

位于范阳的卢氏主要是在田氏代齐事件从山东被驱逐出来的,后来范阳卢氏从魏晋南北朝到隋朝时期有出过不少的名人,尤其是卢植的后裔基本上都是官宦之家,或者是书香门第,
范阳卢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姜姓,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 ,秦汉时期卢氏子孙迁居至涿水一带后,定居在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曹魏时置范阳郡而涿县属之,后世遂称“范阳涿人”(即范阳卢氏由来)
始祖卢植以儒学显名东汉 ,肇其基业,三国卢毓位至曹魏司空 ,其后卢钦、卢珽、卢志、卢谌累居高官,至北魏太武帝时,卢玄“首应旌命”入局朝廷,太和改制入“卢崔郑王”四姓高门 ,号称“北州冠族” ,北魏分裂后,卢靖三子分别担任西魏、北齐、北周三国帝师 ,唐代位列七姓十家 ,出宰相八人 ,与博陵崔氏、清河崔氏合称“崔卢”。

太原温氏如果说要追溯的话最早能追溯到周成王三弟唐叔虞,从汉代开始太原温氏可就是人才辈出,初唐时候的温氏三杰,各种名吏贤士和诗画巨匠也不少。
中古时期的一个士族
太原温氏出自己姓、姬姓,分别为苏忿生、唐叔虞后裔。家族的历代名人辈出:东汉护羌校尉温序、曹魏凉州刺史温恢、西晋光禄大夫温羡 、东晋开府仪同三司温峤 ……最为著名的是初唐温氏三杰:温大雅(礼部尚书)、温彦博(宰相)、温大有(中书侍郎、清河郡公)兄弟三人。温氏三杰俱为卿相之才。

在中国十大古代士族中陈郡谢氏是从谢万出仕掌握实权后才开始崛起,最早在东晋时期陈郡谢氏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土族,鼎盛时期是谢安担任宰相的时候。
陈郡谢氏,中国古代著名门阀之一。陈郡谢氏起家于魏晋时期,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以谢安为首的谢氏家族为东晋大胜立下至伟的贡献,奠定了陈郡谢氏为东晋以及南朝的当轴士族。陈郡谢氏还出了许多于文学贡献与艺术才能的杰出人物。以至后人将门阀士族鼎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比喻为“王谢”并称的年代。南朝四大盛门“王谢袁萧”第二位,兴起于曹魏,衰落于南朝梁,至南朝陈亦有人出任高位,但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在南朝末年,与很多士族一样走向没落,在南朝四大侨望之中没有能像兰陵萧氏那样繁盛到唐朝。

陇西李氏在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高,始祖是郡守李崇,一直到第三代陇西李氏地位开始逐渐上升,后来还出现了不少像将军李广的名人,后来因为李陵投降匈奴让名望急速下降。
隋唐中原五姓七族之一
陇西李氏,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陇西郡(狄道县)为郡望的李姓士族。
东晋十六国时在乱世中崛起,自李弇出仕前凉张轨后开始明习儒学,家族社会政治地位上升 ,公元400年,李暠在晋昌太守唐瑶等河西大族的支持下推翻段业统治,建立西凉政权,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西州右姓,西凉被北凉灭亡后,李暠之孙李宝出仕北魏并徙家于关东 ,北魏太和年间定姓族时,魏孝文帝以“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为后族四姓,陇西李氏则因李冲位高权重,得以与四姓并称为“五姓” ,从此跻身北朝第一流士族之列,成为唯一出于西州而影响于中土的大族。唐代时因李唐皇族自称出自陇西李氏,因此贞观年间修《氏族志》时,将其列为第一等,唐高宗时北魏李宝六子后裔均位列七姓十家。

弘农杨氏在秦汉初期地位就已经是相当高的了,而且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时候,后来出过像杨敞、杨修、杨素、杨坚等垂名千古的大人物,从时间上来看弘农杨氏可以说是一个千年不衰的士族。
弘农杨氏,是以弘农郡(陕西省华阴县)为郡望的杨姓士族,始祖为汉昭帝时期的丞相、司马迁的女婿杨敞。
杨敞玄孙杨震官居东汉太尉,号称“关西孔子”,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为太尉,时称“四世太尉”、“东京名族”。

琅琊王氏是王姓非常有代表性的显贵,从三国时期到之后的七百年左右,琅琊王氏可以说是天下第一,在这段历史中不仅有众多的宰相,而且还有流传了百世的孝子人物。
琅邪,今作琅琊、亦有误作“琅琊’、‘琅玡’者,琅邪王氏是琅邪郡的郡望。琅邪国、琅邪郡等的治所位于临沂,范围涵盖临沂、日照、诸城以及青岛市黄岛区南部。
琅琊王氏这一郡望,是长期生活于琅琊郡这一特定行政区域内的王姓望族,是中古时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自这一世族的奠基者西汉名臣和经学大家王吉,由琅琊皋虞(在今山东青岛市即墨区温泉镇西皋虞村) 徙家于同郡的临沂县都乡南仁里(今山东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孝友村)后,繁衍生息长达400余年成为高门望族。遂以郡望为号,称“琅琊王氏”。

在中国十大古代士族中荥阳郑氏和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合称为中国四大望族,从唐朝时期荥阳郑氏先后就出现了就位宰相,最后因为科举制的废除荥阳郑氏的影响力也逐渐弱了下来。
荥阳郑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西汉时有大司农郑当时,定居于河南郡开封县(今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 ,西晋时置荥阳郡而开封县属之,后世遂称“荥阳开封人”(即荥阳郑氏由来)。
东汉末年,以郑当时一脉的郑浑、郑泰等人为开始,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南北朝北魏时期,魏孝文帝以法律形式制定门阀序列 ,荥阳郑氏与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姓 ,唐代有十二位宰相,为“七姓十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