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恐龙十大霸主排名
陆地恐龙霸主有哪些?哪些能排进前10名?
【987排行榜结果简述】根据网友评选、第三方报告等大数据(截止至2020年七月数据)分析得出,霸王龙、撒哈拉鲨齿龙、特暴龙、蛮龙、食蜥王龙、马普龙、魁纣龙、西雅茨龙、巨兽龙、棘龙入选了陆地恐龙霸主的前十名,其中棘龙、霸王龙、蛮龙被网友评为十大陆地恐龙霸主中的前三,具体十大排名信息如下:
TOP1 棘龙
棘龙是一种大型兽脚类恐龙,拥有着比肩霸王龙和南方巨兽龙的体长。棘龙属下目前仅有一有效种,即埃及棘龙,由德国古生物学家斯特罗默于1915年命名 。由于长相奇特,加上体型巨大,棘龙受到的关注不少于霸王龙。可惜的是,棘龙的正型标本在二战时期被炸毁。长期以来,古生物学家对于棘龙的认知都只停留在正型标本的照片和少数的化石碎片上。随着近几年化石证据的逐渐增多,棘龙真实的形象才浮出水面。近几年的新化石标本以及定量研究显示,棘龙的身体结构高度特化,是一种水性很好的恐龙。这些研究不仅使科学家弄清了棘龙的身世,同时使人们认识到,在中生代时期,恐龙不止是陆地上的霸主,在水中也有它们的一席之地。
TOP2 霸王龙
霸王龙属于暴龙超科的暴龙属,为该属下的唯一一种,于1905年由美国古生物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亨利.奥斯本描述命名。如果参考其它恐龙种名的翻译格式,它的种名翻译为“君王暴龙”会更合适。
霸王龙是久负盛名的恐龙。在文化影响力方面,霸王龙频繁登录于各种电影和纪录片;在科学研究方面,霸王龙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science上拥有属于自己的综述论文 ,并且与它相关的各种研究也会频繁登上nature和science这样的顶级学术刊物。同时霸王龙还拥有巨量的标本收藏,其中有几十件都达到了非常高的完整度。它的标本量虽然没有异特龙的数量庞大,但是也远远多于其它的大型兽脚类恐龙。这就使得古生物学家对于霸王龙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经典的形态描述,还可以对它的个体发育,生物力学,种群生物学等做出更详细的分析。很多在其它恐龙物种或是其它古生物身上无法落实的研究手段都可以用霸王龙尝试。很多以霸王龙为核心的顶刊论文往往能够代表古生物学研究最前沿的水平。虽然目前霸王龙的体型受到了大型异特龙类以及棘龙的挑战,但是综合研究深度以及文化影响力来看,它依然是名副其实的恐龙之王。
TOP3 蛮龙
已灭绝的侏罗纪晚期兽脚类恐龙
蛮龙属于兽脚亚目斑龙超科里的斑龙科斑龙亚科。彼得·加尔东与詹姆斯·詹森于1972年命名。蛮龙生活在侏罗纪中期至侏罗纪晚期,1.6-1.45亿年前的启莫里阶至提通阶。分布范围包括美国、葡萄牙、西班牙、德国,可能在乌拉圭亦有分布。蛮龙是肉食性恐龙,推断会以大型草食性恐龙为食,例如蜥脚类恐龙 和剑龙类。
鲨齿龙的一种
撒哈拉鲨齿龙(carcharodontosaurus saharicus),是体型最大的食肉恐龙之一。生存于白垩纪中期到白垩纪晚期,阿尔布阶(albian)到土仑阶(1亿—9300万年前)。鲨齿龙是一种生存于埃及,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等地区的巨型食肉恐龙。鲨齿龙身长11~13米,重6~9吨,高约4.5米。特点是牙冠有整齐的锯齿,适合切割皮肤以及肌肉组织。它的头比霸王龙略长但偏窄,脑容量比霸王龙小。
马普龙是一种大型的兽脚类恐龙,属于异特龙超科中的鲨齿龙类。马普龙属下目前只有一种,玫瑰马普龙,生存时代为晚白垩世的晚塞诺曼期至早土伦期。马普龙的化石于1997至2001年在加拿大-阿根廷联合科考项目中被发现于阿根廷地区的乌因库尔组。
蜥形纲动物
巨兽龙属于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鲨齿龙科,巨兽龙生存在白垩纪中期(1亿年前至9200万年前的森诺曼阶)的阿根廷,硕大而狭长的长嘴巴长着一口很锋利但单薄的牙齿,与鲨齿龙十分相似,也有人认为这两种恐龙或许是同一种类的恐龙。南方巨兽龙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硕大的嘴中长着满口匕首般的利牙,体形高大,背部脊椎稍突。
魁纣龙是一种大型异特龙类,体型接近霸王龙,其化石发现于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地区。魁纣龙属下仅包含一种,丘布特魁纣龙。魁纣龙与同属于异特龙类的鲨齿龙,南方巨兽龙和马普龙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与这些近亲相比,魁纣龙的生存时间更早,年代为早白垩世的阿普特期。魁纣龙的发现对于认识巨型鲨齿龙类的早期形态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食蜥王龙是发现于北美洲晚侏罗世莫里逊组的大型兽脚类恐龙,与著名的异特龙同属于异特龙超科。该属下目前只有一种,巨型食蜥王龙。依据目前有限的化石资料来看,食蜥王龙是该组报道的体型最大的捕食者,体型大于发现于同一地区的异特龙和蛮龙。由于食蜥王龙的化石记录非常少,古生物学家对于这种巨型猎手知之甚少。目前对于食蜥王龙的体型估计认为它的长度可能接近霸王龙和其它大型鲨齿龙类,但由于体态较修长,因此体重要轻一些。
西雅茨龙是一种生活于晚白垩世的北美洲的大型异特龙类,属于异特龙超科中的新猎龙类,其化石发现于美国犹他州的晚白垩世雪松山组(cedar mountain formation)。目前,西雅茨龙属下面仅包含一种,米氏西雅茨龙。西雅茨龙的发现填补了白垩纪中期高棘龙灭绝至白垩纪晚期大型暴龙类出现之间的时间空缺,验证了暴龙类是在大型异特龙类灭绝以后才巨型化的假说。
特暴龙是发现于亚洲地区的大型暴龙类,在外形上与北美洲的霸王龙非常相似,是当时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特暴龙的体型比霸王龙和诸城暴龙略小,但明显大于其它的暴龙类,其头骨的最大长度可达1.3米。特暴龙的化石主要发现于蒙古,但是也有一些证据表明这种巨型掠食者在中国的内蒙古以及新疆等地区都有分布。如同它在北美洲的近亲一样,特暴龙的标本量也非常巨大。截止到目前为止,古生物学家至少已经找到了约30个特暴龙个体的标本,这其中不乏保存精美的头骨化石。在亚洲恐龙古生物学发展的早期阶段,特暴龙不同发育阶段的个体曾经被当成过不同的物种,不过在近期的研究中这些错误都被一一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