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有益鸟类

有益鸟类有哪些?哪些能排进前10名?

【987排行榜结果简述】根据网友评选、第三方报告等大数据(截止至2022年三月数据)分析得出,西域兀鹫、领角鸮、扇尾沙锥、丝光椋鸟、红角鸮、环颈雉、高山兀鹫、白冠长尾雉、赤腹鹰、黄臀鹎入选了有益鸟类的前十名,其中赤腹鹰扇尾沙锥红角鸮被网友评为十大有益鸟类中的前三,具体十大排名信息如下:

TOP1 赤腹鹰

十大有益鸟类之赤腹鹰

“赤腹鹰”的百科知识:

赤腹鹰(学名:accipiter soloensis)是小型猛禽,翅膀尖而长,因外形像鸽子,所以也叫鸽子鹰。体长27-36厘米,体重108-132克。头部至背部为蓝灰色,翅膀和尾羽灰褐色。

栖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也见于低山丘陵和山麓平原地带的小块丛林,农田地缘和村庄附近。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休息时多停息在树木顶端或电线杆上。主要以蛙、蜥蜴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小型鸟类,鼠类和昆虫。主要在地面上捕食,常站在树顶等高处,见到猎物则突然冲下捕食。分布于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和中南半岛。

TOP2 扇尾沙锥

十大有益鸟类之扇尾沙锥

“扇尾沙锥”的百科知识:

扇尾沙锥(学名:gallinago gallinago)是鹬科沙锥属鸟类,小型涉禽,体长24-30厘米。嘴粗长而直,上体黑褐色,头顶具乳黄色或黄白色中央冠纹;侧冠纹黑褐色,眉纹乳黄白色,贯眼纹黑褐色。背、肩具乳黄色羽缘, 形成4条纵带。颈和上胸黄褐色,具黑褐色纵纹。下胸至尾下覆羽白色。尾具宽阔的棕色亚端斑和窄的白色端斑。外侧尾羽不变窄,次级飞羽具宽的白色端缘,在翅上形成明显的白色翅后缘,翅下覆羽亦较白,较少黑褐色横斑,飞翔时极明显。惊飞时常发出一声鸣叫,并不断地急转弯,成锯齿状曲折飞行。

扇尾沙锥在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冻原和开阔平原上的淡水或盐水湖泊、河流、芦苇塘和沼泽地带。尤其喜欢富有植物和灌丛的开阔沼泽和湿地,也出现于林间沼泽。非繁殖期除河边、湖岸、水塘等水域生境外,也出现于水田、鱼塘、溪沟、水洼地、河口沙洲和林缘水塘等生境。主要以蚂蚁、金针虫、小甲虫、鞘翅目等昆虫、昆虫幼虫、蠕虫、蜘蛛、蚯蚓和软体动物为食,偶尔也吃小鱼和杂草种子。

分布于欧亚大陆、北美、欧洲南部、非洲,往东到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国家和日本等地。在中国繁殖于新疆西部、黑龙江、吉林省和内蒙古东北部;越冬于西藏南部、云南、贵州、四川和长江以南地区以及香港、海南岛和台湾。偶尔有少数个体留在河北越冬。迁徙时经过辽宁、河北、内蒙古、甘肃、青海,向南达长江流域。

TOP3 红角鸮
十大有益鸟类之红角鸮

“红角鸮”的百科知识:

红角鸮(学名:otus sunia):是鸱鸮科、角鸮属的猫头鹰。体长17-21厘米。翼长12-16厘米。尾长5-7.5厘米。体重75-95克。雌性通常比雄性重。羽干纹似树皮。上体灰褐色(有棕栗色),有黑褐色虫蠹状细纹。面盘灰褐色,密布纤细黑纹;领圈淡棕色;耳羽基部棕色;头顶至背和翅覆羽杂以棕白色斑。飞羽大部黑褐色,尾羽灰褐,尾下覆羽白色。下体大部红褐至灰褐色,有暗褐色纤细横斑和黑褐色羽干纹。嘴暗绿色,先端近黄色。爪灰褐色。

栖息于山地林间。以昆虫、鼠类、小鸟为食。筑巢于树洞中,每窝产卵多为4枚,白色。分布于巴基斯坦北部、印度和尼泊尔东至孟加拉国和阿萨姆邦、斯里兰卡,东亚至日本、东西伯利亚、满洲、台湾和中国东部至马来半岛;也居住在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游荡到中国香港和阿留申群岛。

TOP4 领角鸮
十大有益鸟类之领角鸮

“领角鸮”的百科知识:

领角鸮(学名:otus lettia):是鸱鸮科、角鸮属的猫头鹰。体长23-25厘米,是一种小型鸟类。具小型耳羽簇。上体偏灰或沙褐,视个别亚种具差异,有浅黄色的杂纹或斑块;下体浅黄色,夹杂深色细条纹。面部呈白色或浅黄色,眼睛呈橙色或棕色。雌雄外型无明显差异。虹膜深褐色,鸟喙黄色,脚爪污黄色。

栖息于森林、灌木丛、次生森林,以及开阔的乡村和城镇周围的树林和竹林。范围从平原至海拔约2400米的山地高度。大部分夜间栖于低处,繁殖季节叫声哀婉。从栖处跃下地面捕捉猎物。主要以甲虫、蚱蜢和其他昆虫为食。分布于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孟加拉和喜马拉雅山东部至中国南部。

TOP5 环颈雉
十大有益鸟类之环颈雉

“环颈雉”的百科知识:

雉鸡(学名:phasianus colchicus):是鸟纲雉科的一种走禽,共有30个亚种。体形较家鸡略小,但尾巴却长得多。雄鸟和雌鸟羽色不同,雄鸟羽色华丽,多具金属反光,头顶两侧各具有一束能耸立起而羽端呈方形的耳羽簇,下背和腰的羽毛边缘披散如发状;翅稍短圆;尾羽18枚,尾长而逐渐变尖,中央尾羽比外侧尾羽长得多,雄鸟尾羽羽缘分离如发状;雄鸟跗跖上有短而锐利的距,为格斗攻击的武器,近年来还发现距的长度与其所拥有的配偶数量明显相关,是雌鸟选择配偶的一个重要标准。

分布在中国东部的几个亚种,颈部都有白色颈圈,与金属绿色的颈部,形成显著的对比;尾羽长而有横斑。雌鸟的羽色暗淡,大都为褐和棕黄色,而杂以黑斑;尾羽也较短。

栖息于低山丘陵、农田、地边、沼泽草地,以及林缘灌丛和公路两边的灌丛与草地中,杂食性。所吃食物随地区和季节而不同。分布于欧洲东南部、小亚细亚、中亚、中国、蒙古、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以及越南北部和缅甸东北部。

TOP6 白冠长尾雉
十大有益鸟类之白冠长尾雉

“白冠长尾雉”的百科知识:

白冠长尾雉(学名:syrmaticus reevesii)属于鸡形目,雉科,是一种森林益鸟,喜在常绿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乔木林中栖息、隐蔽和觅食,取食鳞翅目的幼虫、虫卵,对抑制森林虫害,维护生态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优雅的体形、艳丽独特的羽色,极具观赏价值。长尾雉尾羽称为“雉翎”。白冠长尾雉是中国的特产珍禽,分布在中国中部及北部山地地区,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TOP7 黄臀鹎
十大有益鸟类之黄臀鹎

“黄臀鹎”的百科知识:

黄臀鹎(学名:pycnonotus xanthorrhous):外形大小与红耳鹎相似,体长17-21厘米。额至头顶黑色,无羽冠或微具短而不明的羽冠。下嘴基部两侧各有一小红斑,耳羽灰褐或棕褐色,上体土褐色或褐色。颏、喉白色,其余下体近白色,胸具灰褐色横带,尾下覆羽鲜黄色。

栖息于中低山和山脚平坝与丘陵地区的次生阔叶林、栎林、混交林和林缘地区。常作季节性的垂直迁移,夏季多沿河谷上到山中部地区,海拔高度随地区而不同。通常3-5只一群,亦见有10多只至20只的大群,有时亦见与红臀鹎、红耳鹎混群。善鸣叫,鸣声清脆洪亮。主要以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但幼鸟几全以昆虫为食。

分布于中国、缅甸东北部、老挝北部和越南北部。

TOP8 丝光椋鸟
十大有益鸟类之丝光椋鸟

“丝光椋鸟”的百科知识:

丝光椋鸟(学名:sturnus sericeus):体型大小和其他椋鸟相似,体长20-23厘米。嘴朱红色,脚橙黄色。雄鸟头、颈丝光白色或棕白色,背深灰色,胸灰色,往后均变淡,两翅和尾黑色。雌鸟头顶前部棕白色,后部暗灰色,上体灰褐色,下体浅灰褐色,其他同雄鸟。特征均甚明显,野外不难识别。

多栖息于开阔平原、农作区和丛林间以及营巢于墙洞或树洞中。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南、自陕西、河南、安徽、江苏至广东、海南、西至四川、云南等地。也见于日本和越南。

TOP9 高山兀鹫
十大有益鸟类之高山兀鹫

“高山兀鹫”的百科知识:

高山兀鹫(学名:gyps himalayensis):是鹰形目 鹰科的鸟类,大型猛禽,全长约110厘米。羽毛颜色变化较大,头和颈裸露,被有污黄色或白色绒羽,颈基部的羽簇呈披针形,淡皮黄色或黄褐色。上体和翅上覆羽淡黄褐色,飞羽黑色。下体淡黄色或淡皮黄褐色,飞翔时淡色的下体和较暗的翅形成鲜明对照。幼鸟暗褐色,具淡色羽轴纹。

高山兀鹫多栖息于海拔2500-5500米的高山、高寒草甸、草原、戈壁及河谷地区,多单个或集群翱翔,有时停栖在较高的山岩或山坡上。经常聚集在“天葬台”周围,等候啄食尸体。主要以尸体、病弱的大型动物、旱獭、啮齿类或家畜等为食。能飞越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分布于中国、阿富汗、不丹、印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马来西亚、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泰国和乌兹别克斯坦。

TOP10 西域兀鹫
十大有益鸟类之西域兀鹫

“西域兀鹫”的百科知识:

现存体形最大的飞鸟

西域兀鹫一种现存体形最大的飞鸟。

特别声明:i987十大排行榜所提供的“十大有益鸟类”榜单数据是跟据联网大数据(如财报、网友投票、网友评分、第三方网站等)整理所得,数据不适用于对数据精确度及严谨性有要求的如科研、商业报告等使用。排名数据仅作参考,并不代表本身的好坏;数据来自互联网,本站对排名先后及是否入榜的数据不作人工干预,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