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飞的最高的鸟
世界飞的最高的鸟有哪些?哪些能排进前10名?
【987排行榜结果简述】根据网友评选、第三方报告等大数据(截止至2020年六月数据)分析得出,绿头鸭、黄嘴山鸦、斑尾塍鹬、斑头雁、灰鹤、黑白兀鹫、髯鹫、大天鹅、白鹳、安第斯神鹫入选了世界飞的最高的鸟的前十名,其中黑白兀鹫、灰鹤、斑头雁被网友评为十大世界飞的最高的鸟中的前三,具体十大排名信息如下:
TOP1 黑白兀鹫
黑白兀鹫(学名:gyps rueppellii):是鹰科、兀鹫属的一种大型非洲秃鹫,体长85-107厘米,翼展220-255厘米,体重5.5-9千克。雄鸟及雌鸟很相似,具有宽大的翅膀,一个短方形的尾巴。头部凸裸,长长的脖子会折叠并卷入其身体。黑棕色羽毛具有白色的滚边羽缘,呈现出一种缩小的外观。头部及颈部有白色绒毛覆盖。颈的底部有白领,全身都有褐色或黑色的斑点,下身呈白褐色。眼睛呈黄色。强壮的喙适合撕裂肉体和骨骼。舌头上有向后的刺,可以帮助从骨上撕开肉质。
能在11000米的高空飞行,是人类已知的最高空发现的鸟类没有之一。这种生活在非洲中南部的巨型鸟类,借助地面的热气流普遍盘旋在6000米左右高空觅食,黑白兀鹫打破飞行高度记录是因为在1973年,一架飞行在11000米高空的飞机就撞上了一只黑白兀鹫。以腐肉为。通常吃非洲的各种有蹄类动物,偶尔会在靠近人类时吃牲畜。主要分布于塞内加尔、冈比亚到埃塞俄比亚的非洲大陆地带,其中一小部分从埃塞俄比亚南部到坦桑尼亚。
TOP2 灰鹤
灰鹤(学名:grus grus)是大型涉禽,体长95-125厘米,翼展180-200厘米。野外鉴别特征明显,颈、脚均甚长,全身羽毛大都灰色,头顶裸出皮肤鲜红色,并具稀疏的黑色发状短羽;眼后至颈侧有一灰白色纵带,脚黑色。 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沼泽、河滩、旷野、湖泊以及农田地带;其中尤为喜欢以富有水边植物的开阔湖泊和沼泽地带。 灰鹤的主要食物包括昆虫、收获后遗落的农作物、坚果、小型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春季于3月中下旬开始往繁殖地迁徙,秋季于9月末10月初迁往越冬地。迁徙时常为数个家族群组成的小群迁飞,有时也成40-50只的大群,繁殖期4-7月。每窝通常产卵2枚,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28-30天。 灰鹤的繁殖范围横贯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从北欧和西欧,到蒙古北部、中国北部和西伯利亚东部均有分布;冬季的分布范围包括法国和伊比利亚半岛的部分地区、第勒尼安海和地中海沿岸地区、北非和东非、中东、印度以及中国的南部和东部。
TOP3 斑头雁
斑头雁(学名:anser indicus)是中型雁类,体长62-85厘米,体重2-3千克。通体大都灰褐色,头和颈侧白色,头顶有二道黑色带斑,在白色头上极为醒目,繁殖在高原湖泊,尤喜咸水湖,也选择淡水湖和开阔而多沼泽地带。越冬在低地湖泊、河流和沼泽地。性喜集群,繁殖期、越冬期和迁徙季节,均成群活动。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叶、茎、青草和豆科植物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贝类、软体动物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分布于中亚、克什米尔及蒙古国,越冬在印度、巴基斯坦、缅甸和中国云南等地。
大天鹅(学名:cygnus cygnus):是鸟纲、鸭科、天鹅属的一种候鸟,没有亚种分化。体型高大,体长120-160厘米,翼展218-243厘米,体重8-12千克,寿命20-25年。嘴黑,嘴基有大片黄色,黄色延至上喙侧缘成尖。游水时颈较疣鼻天鹅为直。雄雌同形同色,通体洁白,颈部极长;体态优雅。该物种显著的鉴别特征在喙部,大天鹅的喙部由黑黄两色组成,黄色区域位于喙的基部,与小天鹅相比大天鹅喙部的黄色区域更大,超过了鼻孔的位置。
栖息于开阔的、水生植物繁茂的浅水水域。性喜集群,除繁殖期外常成群生活,特别是冬季,常呈家族群活动,有时也多至数十至数百只的大群栖息在一起。昼夜均有活动,性机警、胆怯,善游泳。候鸟,迁徙时以小家族为单位,呈“一”字“人”字或“v”字形队伍。飞行时较疣鼻天鹅静声得多。 它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能和它比高的还有高山兀鹫),能飞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最高飞行高度可达9000米以上。主要以水生植物叶、茎、种子和根茎为食,除植物性食物外,也吃少量动物性食物,如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和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
分布于亚洲,冬季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附近湖泊;春季迁经中国华北、新疆、内蒙古而到黑龙江,达蒙古人民共和国及西伯利亚等地繁殖。
鸦科山鸦属的鸟类
黄嘴山鸦(学名:pyrrhocorax graculus)是鸦科、山鸦属鸟类,体长38-42厘米。体形较细弱,黄色的嘴细而下弯,嘴亦较短。雌雄羽色相似。全身羽毛黑色沾褐具绿色金属光泽,尤以两翅和尾较明显。幼鸟腿灰色,嘴上黄色较少。虹膜褐色或红褐色;跗蹠黄色(馆藏时间长退色呈污灰色);腿、脚黄红色。
黄嘴山鸦是典型的高山和高原鸟类,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灌丛、草地、荒漠和悬岩岩石等开阔地带,冬季有时也下到海拔2000米左右的中山和山脚地带。常成群活动,有时也见和红嘴山鸦、渡鸦一起混群活动。多在高山草地、牧场和农田地区觅食,尤其喜欢在垃圾堆上翻找食物,有时也见于正在吃草的牛、羊附近的旷野翻土觅食,性胆大而机警。杂食性鸟类,取食昆虫、蜗牛以及其他无脊椎动物,也吃小形脊椎动物如鼠类等;植物性食物有各种浆果和草子等其他食物。主要分布于中国、欧洲南部山地、阿尔卑斯山脉、北非、高加索、伊朗北部、中亚、阿尔泰和喜马拉雅山区。
鸟纲动物
旧大陆产的大型似雕的鹫,学名为gypaetus barbatus,属于鹰科(accipitridae)。体长1米(40英寸)以上,展翅长几达3米(10英尺)。上体褐色,下体茶色。胸具斑点,头有黑白色条纹,颏具长须。类似雕的特征是脸和腿长满羽毛,喙钩状,生有握力强的脚和长的弯爪。
绿头鸭(学名:anas platyrhynchos)属游禽,大型鸭类。体长47-62厘米,体重大约1千克,外形大小和家鸭相似。雄鸟嘴黄绿色,脚橙黄色,头和颈辉绿色,颈部有一明显的白色领环。上体黑褐色,腰和尾上覆羽黑色,两对中央尾羽亦为黑色,且向上卷曲成钩状;外侧尾羽白色。胸栗色。翅、两肋和腹灰白色,具紫蓝色翼镜,翼镜上下缘具宽的白边,飞行时极醒目。雌鸭嘴黑褐色,嘴端暗棕黄色,脚橙黄色和具有的紫蓝色翼镜及翼镜前后缘宽阔的白边等特征。
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觉或休息时互相照看。以植物为主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分布于欧洲、亚洲和美洲北部温带水域。越冬在欧洲、亚洲南部、北非和中美洲一带。
斑尾塍鹬(学名:limosa lapponica):体重245-320克,体长326-386毫米,体型中等。繁殖期羽多有棕栗色。嘴较尾长,直或略微向上翘。跗蹠长度居中,后缘具盾状鳞。中趾与外趾之间具退化的蹼,中趾外侧有栉状缘。冬季头顶灰白色,具黑褐色纵纹,肩、上背黑褐色,羽缘浅棕,下背、腰、尾上覆羽白色沾棕,具灰褐色羽干纹,尾羽棕,具灰褐色横斑;眉纹棕白,颏、喉白色,前胸浅褐色,其余下体淡棕。嘴长而上翘,红色,尖端黑色;脚黑褐。
多栖息在沼泽湿地、稻田与海滩。海边退潮时,迁徙季节出没于海滨潮间带、河口、盐田、沼泽等。喜欢集小群迁徙,罕见于内陆地区。每窝产卵多为4枚。栖息在沼泽湿地及水域周围的湿草甸,主要以昆虫、软体动物为食。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冬季抵非洲和大洋洲。
白鹳(学名:ciconia ciconia;ciconia boyciana):鹳科鹳属的鸟类,是欧洲白鹳和东方白鹳的通称。属大型涉禽。其羽毛以白色为主,翅膀具黑羽,成鸟具细长的红腿和细长的红喙。共有三个亚种,大小略有不同。嘴长而粗壮,在高树或岩石上筑大型的巢,飞时头颈伸直。白鹳在欧洲是非常有名的鸟,常常在屋顶或烟囱上筑巢。为食肉动物,其食性广,包括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小型哺乳动物和小鸟。觅食地大部分为具低矮植被的浅水区。一夫一妻制,但非终生。雌鸟通常每年产4枚卵,孵化需33-34天,58-64天后出巢。
分布于欧洲,非洲西北部,亚洲西南部和非洲南部。其为长途迁徙性鸟类,在撒哈拉以南至南非地区或印度次大陆等热带地区越冬。在欧洲,白鹳有“送子鸟”之称,被认为是吉祥鸟。白鹳是德国的国鸟。
安第斯神鹫(学名:vultur gryphus):是美洲鹫科、安第斯神鹫属动物。体长130厘米,体重达10千克,翼展可超过3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飞禽。雄性喙基部具肉瘤,脸裸露成红色。喙弯曲,可以撕开腐肉。雄鹫的瞳孔褐色,而雌鹫的则是深红色。眼皮没有睫毛。与一般猛禽不同,雌鹫体型小于雄鹫
栖息在海拔3000-5000米的岩壁。主要活动于辽阔的草原及高达海拔5000米的山区。善于翱翔,能借助山间的上升气流升高,并悄无声息地飞越沟壑大川。它们可以以任何动物的尸体为食,尤其爱吃牛羊的尸体。
当地安第斯人把安第斯神鹫当作“安第斯文明之魂”而加以尊敬,象征威严,但西班牙殖民者登陆后大肆捕杀导致濒临灭绝,据估计,秘鲁境内的种群数量在400-4000只之间,寿命很长。是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等国的国鸟,也是国旗和国徽上的主要象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