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具代表性的十大玉质文物
明朝最具代表性的玉质文物有哪些?哪些能排进前10名?
【987排行榜结果简述】根据网友评选、第三方报告等大数据(截止至2021年十一月数据)分析得出,玉人物龙纹磬、玉组佩、白玉如意结、凌霄花纹玉带、玉兽面纹匜杯、雕龙纹青白玉杯、玉寿鹿山子、螭纹龙首玉带钩、“御用监造”玉海东青啄雁饰、玉八仙纹执壶入选了明朝最具代表性的玉质文物的前十名,其中雕龙纹青白玉杯、白玉如意结、玉组佩被网友评为十大明朝最具代表性的玉质文物中的前三,具体十大排名信息如下:
TOP1 雕龙纹青白玉杯

这个长15.2厘米,宽12.4厘米,高3.8厘米的青白玉杯,目前被收藏在广州博物馆中,而这个玉杯托的面和底均是矩形委角,在内地雕刻有双龙纹,龙头的上方还刻有精细生动的“卐”字。
TOP2 白玉如意结

白玉如意结
“如意”在六朝时是一种长把带云头状的器物。在佛教里“如意”具有法权的象征,故清朝选后妃时用“如意”作为定情之物。但这件“如意”玉结是从佛教八珍之一——“盘长”变化而来,意为“绵绵无绝期”,用以象征爱情和婚姻的天长地久。
TOP3 玉组佩

佩饰玉
组佩又名“杂佩”、“佩玉”,专指春秋战国时盛行的由多件玉器串联组成的悬于身上的佩饰玉。此佩玉现今所知最早见于春秋早期,战国达到极盛,汉代逐渐消亡。其后南北朝、唐,元等朝代虽偶有出土,但在当时社会中不具有较大的影响。
玉组佩以镂雕绶带纹长方形玉饰系鎏金银链下挂5件玉坠而成,玉坠分别为摩羯、双鱼、双凤、双龙、鱼衔莲枝佩。龙、凤、鱼等吉祥题材的运用以及雕琢刻划中所表现出的写实风格,具有浓郁的中原文化气息,显示出辽地诸族文化的交流及玉器制作的发展水平。

这个打造于1368至1644年检的明代文物,出土在玄武区右安门外明代万通墓中,目前被收藏在首都博物馆,而这个带钩曾是明清时期被广泛使用的腰带扣,在清朝后期被演变成装饰性的玩赏物品。

这个目前被收藏在故宫博物院,有着白色玉石质地的玉带,一套带板共计20块扁平状玉石,其中大长方形8块、小长方形4块、桃形6块,还有铊尾2块,在上面还因后来收到乾隆皇帝的喜爱,而被课上了诗词,并题款。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
玉人物龙纹磬,明中期,长20.4cm,宽20.1cm,厚0.9cm。清宫旧藏,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明代文物
明玉兽面纹匜杯是明代的匜杯。

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
明玉寿鹿山子是明代的一件玉器,原属清宫旧藏,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这个于元末明初的玉饰,分为上下两部分,整体直径为7厘米,厚2.1厘米,是被清朝宫廷所收藏,在这个玉饰在背面边柱上刻有大明宣德年制、御用监造的款识,目前在国内发现的所有明代玉器中这是唯一一件有着御用监款的作品。

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
明玉八仙纹执壶是明代的一件玉器作品,原属清宫旧藏,现藏于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