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榜上有名

马踏飞燕百科

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等,为东汉青铜器,国宝级文物,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铜奔马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显示了一种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是中华民族伟大气质的象征。

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鸟的瞬间,飞鸟回首惊顾,更增强奔马急速向前的动势,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鸟的一足之上,准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

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文物。

2021年12月1日之后,东汉铜奔马将于每年5月1日至10月15日在甘肃省博物馆丝绸之路文明展厅展出,其余时间在库房维护保养。

马踏飞燕《世界十大国宝级别文物》(2021年十月榜单数据)中上榜排名第五,前后上榜的分别为“西周利簋”、“商后母戊鼎”、“舞王湿婆青铜像”、“汉谟拉比法典”。

世界十大国宝级别文物之马踏飞燕

上榜理由:

马踏飞燕又被称为东汉铜奔马,是于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市雷台汉墓的国家级文物,这个造型精美、铜奔马呈疾足奔驰状的青铜器目前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中,被列为征管之宝,并在2002年被列为禁止出国展览珍贵文物。

马踏飞燕《中国价值最高的十大古董文物》(2021年十月榜单数据)中上榜排名第九,前后上榜的分别为“金缕玉衣”、“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华夏九鼎”。

中国价值最高的十大古董文物之马踏飞燕

上榜理由:

马踏飞燕又被称为马超龙雀,是于1969年出土在甘肃武威市雷台汉墓的国宝级文物,整个青铜器造型为呈疾足奔驰状的奔马,整个青铜器在铸造时准确掌握了力学平衡原理,完美的体现了东汉时期的卓越工艺技术水平。

马踏飞燕《全国十大镇馆之宝》(2020年七月榜单数据)中上榜排名第六,前后上榜的分别为“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纹玉壶春瓶”、“春秋越王勾践剑”、“匈奴王冠”、“楚大鼎”。

全国十大镇馆之宝之马踏飞燕

上榜理由:

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马踏飞燕,相信很多人都见到过,因为马踏飞燕现在是我国旅游城市的标志,每个旅游城市都有一个马踏飞燕的雕塑。

马踏飞燕《中国最值钱的十大文物》(2018年十一月榜单数据)中上榜排名第九,前后上榜的分别为“镶金兽首玛瑙杯”、“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清明上河图”、“大禹治水图玉山”。

中国最值钱的十大文物之马踏飞燕

上榜理由:

马踏飞燕这件珍贵的文物于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是东汉时期的青铜器,目前被收藏在甘肃省博物馆。是中国最值钱的十大文物之一,1986年的时候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马踏飞燕《中国十大镇国之宝排名》(2017年十二月榜单数据)中上榜排名第九,前后上榜的分别为“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曾侯乙编钟”、“镶金兽首玛瑙杯”、“司母戊鼎”。

中国十大镇国之宝排名之马踏飞燕

上榜理由: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是东汉青铜器,1969年在甘肃省武威雷台墓出土。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马踏飞燕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

声明:i987十大排行榜所提供的“马踏飞燕”相关榜单数据是跟据联网大数据(如财报、网友投票、网友评分、第三方网站等)整理所得,数据不适用于对数据精确度及严谨性有要求的如科研、商业报告等使用。排名数据仅作参考,并不代表本身的好坏;数据来自互联网,本站对排名先后及是否入榜的数据不作人工干预,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