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榜上有名

于成龙百科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循吏。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州府的同知和知府,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等职、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 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觐见,升任江南江西总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江苏、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赐谥“清端”。有《于清端政书》八卷等著作传世。

于成龙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为“天下廉吏第一”。 (概述图来源 )

于成龙《中国历史十大断案高手》(2021年十二月榜单数据)中上榜排名第九,前后上榜的分别为“黄霸”、“赵广汉”、“袁可立”、“宋慈”。

中国历史十大断案高手之于成龙

上榜理由:

于成龙是于清朝顺治十八年入朝,先后任罗城县知县、湖广黄州府同知和知府、福建按察使等职位的并曾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的清初名臣,并因20多年的宦海生涯中,平卓著的功绩、廉洁刻苦,先后解决过在地方上发生的重大疑案悬案错案而深受百姓的爱戴。

于成龙《中国古代十大廉吏》(2020年八月榜单数据)中上榜排名第十,前后上榜的分别为“汤斌”、“海瑞”、“西门豹”、“赵广汉”。

中国古代十大廉吏之于成龙

上榜理由: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人。清初名臣、循吏。他三次被举“卓异”,以政绩卓越和廉洁刻苦而著称,深得百姓爱戴。

于成龙《中国古代十大断案高手》(2020年七月榜单数据)中上榜排名第十,前后上榜的分别为“袁可立”、“海瑞”、“赵广汉”、“黄霸”。

中国古代十大断案高手之于成龙

上榜理由:

朝代:清朝

于成龙是清朝著名的官员,今天我们再看清宫剧时都还能看到他,这足以见得他在清朝官员中的声誉之大,他被康熙帝赞誉为“清官第一”,拥有卓著的政绩,一生廉洁刻苦,深得百姓爱戴。

于成龙《康熙手下十大重臣》(2019年四月榜单数据)中上榜排名第一,前后上榜的分别为“高士奇”、“张廷玉”、“索尼”、“李光地”。

康熙手下十大重臣之于成龙

上榜理由:

于成龙是清代著名的清官,其在顺治年间便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期间劝课农桑,百姓安居乐业。后来由于政绩卓越被屡屡提拔。康熙年间先后当过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及巡抚等,最终被任命为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被康熙帝赞为“清官第一”,可谓康熙手下十大重臣之一。

于成龙《历史上的十大清官排行榜》(2019年四月榜单数据)中上榜排名第九,前后上榜的分别为“海瑞”、“包拯”、“施世纶”、“孙叔敖”。

历史上的十大清官排行榜之于成龙

上榜理由:

于成龙是清朝康熙年间的著名清官,他从最底层的知县,一路做到总督大臣。但于成龙之所以屡屡高升,原因便是他非常廉洁。于成龙在任期间总是为老百姓着想,家中非常清贫,深受民众敬爱,康熙皇帝甚至称他是清官第一。于成龙足以入选历史上的十大清官排行榜了。

声明:i987十大排行榜所提供的“于成龙”相关榜单数据是跟据联网大数据(如财报、网友投票、网友评分、第三方网站等)整理所得,数据不适用于对数据精确度及严谨性有要求的如科研、商业报告等使用。排名数据仅作参考,并不代表本身的好坏;数据来自互联网,本站对排名先后及是否入榜的数据不作人工干预,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