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簋榜上有名

利簋百科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

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利簋采用上圆下方的形制,是西周初期铜簋的典型造型,同时也是中国古人对天圆地方这种古老观念的体现 。

利簋《周朝十大青铜器》(2022年二月榜单数据)中上榜排名第二,前后上榜的分别为“虎父乙鼎”、“天亡簋”、“何尊”、“大盂鼎”。

周朝十大青铜器之利簋

上榜理由:

利簋是通过28厘米,口径大22厘米,于1976年出土在陕西临潼县零口镇,目前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内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其中记录着武王伐纣的事迹,对照中国古代文献相关记载完全一致,是迄今为止能确认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利簋《国家博物馆十大禁止出境展览文物》(2021年十一月榜单数据)中上榜排名第九,前后上榜的分别为“虢季子白盘”、“大盂鼎”、“西汉诅盟场面铜贮贝器”、“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国家博物馆十大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之利簋

上榜理由:

利簋又被称为武王征商簋,是于1976年出土在陕西临潼县零口镇的西周早期青铜器,而这个器内底部篆刻由4行33字铭文的器物,记载着武王伐纣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个青铜器也是目前出土的最早的有着典型铜簋造型的西周青铜器。

利簋《十大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2021年十月榜单数据)中上榜排名第四,前后上榜的分别为“后母戊鼎”、“陶鹰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

十大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之利簋

上榜理由:

这个于1976年出土在陕西零口镇,目前收藏在在国家博物馆中的西周早期青铜器,这个高28厘米,重约7.95千克的青铜器内底刻有4行33字铭文,记载着武王伐纣这个重大事件,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声明:i987十大排行榜所提供的“利簋”相关榜单数据是跟据联网大数据(如财报、网友投票、网友评分、第三方网站等)整理所得,数据不适用于对数据精确度及严谨性有要求的如科研、商业报告等使用。排名数据仅作参考,并不代表本身的好坏;数据来自互联网,本站对排名先后及是否入榜的数据不作人工干预,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