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母戊鼎榜上有名

后母戊鼎百科

商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铸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 。

商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 。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商后母戊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 。商后母戊鼎,形制巨大,雄伟庄严 ,工艺精巧;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 。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 。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 。

商后母戊鼎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商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2002年1月18日,被国家文物局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

后母戊鼎《中国古代十大代表性青铜器》(2021年十二月榜单数据)中上榜排名第四,前后上榜的分别为“龙湖尊”、“毛公鼎”、“四羊方尊”、“羊父丁方鼎”。

中国古代十大代表性青铜器之后母戊鼎

上榜理由:

后母戊鼎这个于1939年出土在河南安阳市武官村的商朝后期青铜铸品,整体高133厘米,重达832.84千克的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而这个青铜器的铸造充分体现出商代后期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的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后母戊鼎《国家博物馆十大禁止出境展览文物》(2021年十一月榜单数据)中上榜排名第五,前后上榜的分别为“商四羊方尊”、“商子龙鼎”、“西周天亡簋”、“大盂鼎”。

国家博物馆十大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之后母戊鼎

上榜理由:

商后母戊鼎是一个重达832.84公斤,铸造与商朝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的青铜铸品,鼎身四周铸刻由精巧的盘龙和饕餮纹,使得文物整体显得雄伟庄严、威武凝重,而这个中国最重的古代青铜器也体现出商代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

后母戊鼎《十大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2021年十月榜单数据)中上榜排名第三,前后上榜的分别为“陶鹰鼎”、“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利簋”、“大盂鼎”。

十大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之后母戊鼎

上榜理由:

后母戊鼎是一个高133厘米,重达832.84千克,于1939年出土在河南安阳市武官村的商后期青铜铸品,也是一个工艺精巧,行之巨大,有着威武凝重之感的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代表着商代后期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

声明:i987十大排行榜所提供的“后母戊鼎”相关榜单数据是跟据联网大数据(如财报、网友投票、网友评分、第三方网站等)整理所得,数据不适用于对数据精确度及严谨性有要求的如科研、商业报告等使用。排名数据仅作参考,并不代表本身的好坏;数据来自互联网,本站对排名先后及是否入榜的数据不作人工干预,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