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榜上有名
李时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 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自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南直隶、河南、北直隶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被后世尊为“药圣”。
1982年,其墓地李时珍陵园(李时珍墓)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榜理由:
李时珍字东壁,自号濒湖山人,是以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精华,纠正以前错误、补充了些许不足的《本草纲目》而著称于世的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世人将其称为“药圣”,其所著书作也是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完整和科学的医药学著作。
上榜理由:
所处时代:明朝
主要作品:《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本草纲目》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明朝医学家,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其父李言闻世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穷搜博采,历三十年,三次易稿而成《本草纲目》,为我国医学史上一大巨著。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上榜理由:
所处时期:明朝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明朝时期一位有着药圣称号的名中医,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李时珍对于中医草药类非常的有研究,并且撰写了非常有名的《本草纲目》,这本书里面收集了大量的中医药材,有着相关的介绍和作用。
上榜理由:
字东璧,湖广黄州府蕲州人,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被世人称为“药圣”,其著作《本草纲目》为世人所推崇,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