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榜上有名
晁错百科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汉族,颍川(今河南禹州)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
晁错发展了“重农抑商”政策,主张纳粟受爵,增加农业生产,振兴经济;在抵御匈奴侵边问题上,提出“移民实边”的战略思想,建议募民充实边塞,积极备御匈奴攻掠;政治上,进言削藩,剥夺诸侯王的政治特权以巩固中央集权,损害了诸侯利益,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叛。景帝听从袁盎之计,腰斩晁错于东市。
晁错的政论文“疏直激切,尽所欲言”,鲁迅称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代表作有《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贤良对策》等。
晁错在《中国历史十大冤案人物排行榜》(2021年一月榜单数据)中上榜排名第五,前后上榜的分别为“韩信”、“伍子胥”、“邓艾”、“檀道济”。
上榜理由:
所处时代:西汉
晁错的一生非常坎坷,一步步进入权利的中心,但是因为建言巩固中央政权,反倒被诸侯冤枉,景帝错信谗言,最后晁错被腰斩。
晁错在《中国古代十大忠臣排行榜》(2019年十二月榜单数据)中上榜排名第五,前后上榜的分别为“屈原”、“伍子胥”、“诸葛亮”、“狄仁杰”。
上榜理由:
时间:前200年—前154年
主要成就:民实边、削藩
晁错是中国古代十大忠臣排行榜之一,在抵制匈奴的问题上,以移民实边的军事思想抵御匈奴的侵害攻掠。在政治问题上,香景帝进言削藩,剥夺诸侯王的政治特权,依次来巩固中央的权利,后因为损害了诸侯王的利益,被小人污蔑,景帝也因为听信谗言将晁错处死,后晁错被拦腰斩断而亡。
晁错在《中国古代十大忠臣》(2017年十二月榜单数据)中上榜排名第五,前后上榜的分别为“屈原”、“伍子胥”、“诸葛亮”、“狄仁杰”。
上榜理由:
晁错为西汉名士,中国古代十大忠臣之一,任职御使大夫,发展了“重农抑商”政策,振兴经济;在抵御匈奴侵边问题上,提出“移民实边”的战略思想,积极备御匈奴攻掠;政治上,进言削藩,剥夺诸侯王的政治特权以巩固中央集权,损害了诸侯利益,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叛。由于景帝听信谗言,晁错最终在东市被腰斩。
声明:i987十大排行榜所提供的“晁错”相关榜单数据是跟据联网大数据(如财报、网友投票、网友评分、第三方网站等)整理所得,数据不适用于对数据精确度及严谨性有要求的如科研、商业报告等使用。排名数据仅作参考,并不代表本身的好坏;数据来自互联网,本站对排名先后及是否入榜的数据不作人工干预,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