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必读诺贝尔获奖作品排行榜
必读诺贝尔获奖作品有哪些?哪些能排进前10名?
【987排行榜结果简述】根据网友评选、第三方报告等大数据(截止至2020年十一月数据)分析得出,等待戈多、孤独与沉思、青春咖啡馆、长日将尽、我的名字叫做红、田园交响曲、百年孤独、呼吸钟摆、最蓝的眼睛、钢琴教师入选了必读诺贝尔获奖作品的前十名,其中百年孤独、呼吸钟摆、我的名字叫做红被网友评为十大必读诺贝尔获奖作品中的前三,具体十大排名信息如下:
TOP1 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TOP2 呼吸钟摆
1945年赫塔·穆勒创作的纪实文学作品
《呼吸钟摆》atemschaukel,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二战后在一个苏联劳改营里的俘虏的故事。作者德国女作家赫塔·穆勒凭借她的新长篇小说,达到了最高成就,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她也成为继君特·格拉斯1999年获得该奖项之后的又一个德国作家,在德国掀起热潮。
TOP3 我的名字叫做红
创作时间:1998年
作者:奥尔罕·帕慕克
以文化、爱情、谋杀为主题,是生命与艺术的不断碰撞与交融,以及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历史解毒,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等待戈多》(en attendant godot),又译作《等待果陀》,是爱尔兰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两幕悲喜剧,1953年首演。
《等待戈多》表现的是一个“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的悲剧。作品着重表现人的心态、心理活动过程以及人的心理活动障碍。作品中的人物没有鲜明的性格,作品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 《等待戈多》是戏剧史上真正的革新,也是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荒诞派戏剧。
f大调第六交响曲(symphony no. 6 in f major,op. 68),又名“田园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亲自命名为《田园》。
该曲大约完成于1808年,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这部作品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创作时间:1991年
作者:苏利·普吕多姆
是一部理想、艺术、与心灵碰撞的诗集,在反抗中追求爱与自由,不断探索人类的命运,充满了哲学意味。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创作的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讲述的是发生在1941年俄亥俄州洛林市某个黑人社区一个11岁的黑人小姑娘皮科拉的悲剧生活。 其故事源于作者童年时代的一位女友,她整天向上帝祈祷,请求赐她一双象白人姑娘那样的蓝眼睛。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中心人物是一个名叫皮科拉·布里德洛瓦的黑人女孩,她整天憧憬一双蓝眼睛。因为在幼小的她看来,如果她有了象白人女孩一样的眼睛,她的生活就会变得象她们一样:父亲不会再酗酒、殴打母亲保琳,母亲保琳不会再嫌她丑而冷落她、虐待她,哥哥也不会频频离家出走,学校的老师与同学也不会再鄙视她、嘲笑她。某一天,皮科拉的父亲在酩酊大醉中糟塌了她。
11岁的皮科拉怀上了身孕,母亲疯狂地殴打她,周围人们的鄙视和嘲讽,令小皮科拉精神崩溃,神智失常, 完全沉浸在自己虚构的世界里,坚信自己已经拥有了一双美丽的蓝眼睛。这双蓝眼睛并没有让她看清周围的世界,相反,她再也不能准确地看世界了,在他人的眼中变得越发渺小和微不足道了。
《最蓝的眼睛》关注着人们的认知体验,价值评判和生存感觉。莫里森无法解决生活在黑白双重文化冲突中黑人逐渐被扭曲了的自身价值观的问题,但她却将一个不能称之为公正和道德的社会体制真实地再现出来,引发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们的深深思索。
《钢琴教师》是耶利内克创作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983年。
《钢琴教师》讲述40岁的钢琴教师埃里卡在母亲的监管下,身心都像个婴儿,她在自己的学生克雷默尔的追求下,想要摆脱母亲的控制,过一种正常的自由的生活。可是,在母亲长期的控制与监管下,埃里卡已经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她极力的想反抗母亲的压迫,同时又极度的依赖母亲。而且,埃里卡将母亲控制她的那一套措施拿来在克雷默尔的身上开始实践,结果遭受到克雷默尔的报复与性暴力,受伤害绝望后的埃里卡将刀刺向自己的肩膀,回家去。
该作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后来又被法国拍成电影,荣获了夏纳电影节的多个奖项 。
《长日留痕》是英籍日裔小说家石黑一雄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围绕英国典型传统男管家史蒂文斯的六天驾车旅行展开,以传统的英式贵族府邸达林顿府为空间背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为现实背景,以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英国为叙事背景,展现了主人公对职业历程的回顾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小说通过史蒂文斯的叙事,表现出史蒂文斯在贵族绅士传统文化和大英帝国没落时期对往昔辉煌的怀旧与思考,更是揭示了二战后英国社会普遍存在的对贵族传统、绅士文化传统、贵族政治传统以及举世瞩目的大英帝国殖民霸主地位的怀旧情结。
《长日留痕》延续了石黑一雄前两部小说反思战争的主题,通过一个英国管家的视角来展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中上层社会的生活。在作品中,石黑一雄以他一贯娴熟的零散回忆的手法展开故事。回忆是理解石黑一雄作品的最重要的关键词。《长日留痕》中,管家史蒂文斯的回忆超越了个人的回忆层面,延伸至更深刻的集体记忆层面、民族记忆层面。主人公不仅是在回忆中追述自己的一生,也在回忆中追寻自己的存在的文化记忆、身份记忆、甚至是隐藏在背后的历史记忆。
创作时间:2010年
作者: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描写问题女孩不断探索人生真谛,在现实的逼迫下放弃生命,展现当时社会人类对命运的抗争,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