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垄断技术
垄断技术有哪些?哪些能排进前10名?
【987排行榜结果简述】根据网友评选、第三方报告等大数据(截止至2020年八月数据)分析得出,高铁、人造太阳、量子通讯、纯镁体内植入物、特高压输电、激光制造、超级钢、超级杂交水稻、液态金属、3d打印入选了垄断技术的前十名,其中超级杂交水稻、3d打印、激光制造被网友评为十大垄断技术中的前三,具体十大排名信息如下:
TOP1 超级杂交水稻
农业部超级杂交水稻培育计划的成果
超级杂交水稻是农业部超级杂交水稻培育计划的成果,该计划于1996年提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持培育计划。2000年,超级杂交水稻品种达到了第一阶段单次水稻产量标准即每公顷产量超过了10.5吨;2004年超级杂交水稻达到第二期产量指标;2012年9月24日,湖南省农业厅组织的专家验收组宣布超级杂交稻第三期大面积亩产900公斤攻关的圆满实现。
2021年11月3日,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在“科学嘉年华”农业科技论坛上发布超级杂交水稻创新品种--耐热超级稻。
TOP2 3d打印
通常指把电脑或其他电子设备中的文字或图片等可见数据,通过打印机等输出在纸张等记录物上。
TOP3 激光制造
激光制造技术是一种无模快速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造船等国家重要工业领域都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就是我国在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地。
钢材
超级钢是在压轧时把压力增加到通常的5倍,并且提高冷却速度和严格控制温度的条件下开发成功的。其晶粒直径仅有1微米,为一般钢铁的1/10~1/20,因此组织细密,强度高,韧性也大,而且即使不添加镍、铜等元素也能够保持很高的强度。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建造约需10年,耗资50亿美元(1998年值)。iter装置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超导托克马克,俗称“人造太阳”。2003年1月,国务院批准我国参加iter计划谈判,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iter谈判联合小组代表我国政府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共同草签了iter计划协定。这七方包括了全世界主要的核国家和主要的亚洲国家,覆盖的人口接近全球一半。我国参加iter计划是基于能源长远的基本需求。2013年1月5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宣布,“人造太阳”实验装置辅助加热工程的中性束注入系统在综合测试平台上成功实现100秒长脉冲氢中性束引出。2020年7月28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在法国该组织总部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
2020年12月4日14时02分,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 。2021年12月30日晚,中国人造太阳运行时间突破千秒 。
利用量子纠缠效应的新型通讯方式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叠加态和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新型通信方式,基于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测量坍缩和不可克隆三大原理提供了无法被窃听和计算破解的绝对安全性保证,主要分为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密钥分发两种。
量子隐形传态基于量子纠缠对分发与贝尔态联合测量,实现量子态的信息传输,其中量子态信息的测量和确定仍需要现有通信技术的辅助。量子隐形传态中的纠缠对制备、分发和测量等关键技术有待突破,处于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阶段,距离实用化尚有较大差距。 量子密钥分发,也称量子密码,借助量子叠加态的传输测量实现通信双方安全的量子密钥共享,再通过一次一密的对称加密体制,即通信双方均使用与明文等长的密码进行逐比特加解密操作,实现无条件绝对安全的保密通信。 以量子密钥分发为基础的量子保密通信成为未来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技术手段,是量子通信领域理论和应用研究的热点。
2022年4月13日报道,中国科学家设计出一种相位量子态与时间戳量子态混合编码的量子直接通信新系统,成功实现100公里的量子直接通信 。
液态金属可以被应用在消费电子、汽车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领域,我国宜安科技拥有全球最完备的液体金属全产业链,且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输电技术
特高压输电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大家都知道,电是要靠电线传输的。我们家里、企业工厂里、商店学校医院里到处都用电,这些电都是通过电网输进来的。电网里的电是从发电厂发出来的。发电厂我们也许见过,也可能从来没见过,这没关系,因为发电厂大都建设在离我们很远的地方。把发电厂发出来的电传输到电网里,再通过电网一直传输到我们家里、工厂里、商店里、学校里、医院里,这就要“输电”。
2016年1月11日, 准东-皖南(新疆昌吉—安徽宣城)±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这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标准等级高、供列车安全高速行驶的铁路系统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设计标准等级高、可供列车安全高速行驶的铁路系统。其概念并不局限于轨道,更不是指列车。
高铁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以及不同的科研学术领域有不同规定。中国国家铁路局颁布的《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文件中将高铁定义为新建设计时速为250公里(含)至350公里(含),运行动车组列车的标准轨距的客运专线铁路。 中国国家发改委将中国高铁定义为时速250公里及以上标准的新线或既有线铁路,并颁布了相应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文件,将部分时速200公里的轨道线路纳入中国高速铁路网范畴。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正式实施,规定高速动车组标准英文名为g-series high-speed train。2020年10月21日,“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400km/h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线。
截止2020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4.6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中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9万公里。 2021年,新建高速铁路投产里程2168公里。
中国境内高速铁路的情况,详见主词条:中国高速铁路。
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大连中山医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合作研发出可降解纯镁骨钉,是全球第一例纯镁iii类植入物,说明我国纯镁体内植入物技术取得突破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