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十大网红打卡地
武汉网红打卡地有哪些?哪些能排进前10名?
【987排行榜结果简述】根据网友评选、第三方报告等大数据(截止至2019年九月数据)分析得出,知音号、楚河汉街、汉口江滩、湖北省博物馆、黄鹤楼、长江大桥、昙华林、武汉大学、东湖、江汉路步行街入选了武汉网红打卡地的前十名,其中长江大桥、黄鹤楼、昙华林被网友评为十大武汉网红打卡地中的前三,具体十大排名信息如下:
TOP1 长江大桥

武汉市的历史标志建筑,有着万里长江第一桥称号,刚刚访华的长江大桥德国总理默克尔一行人也来到武汉长江大桥进行参观,一桥通南北,遥望两江四岸,桥上的美丽风光只有自己才知道。
长江大桥,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上仅指宜宾岷江口以下长江段上的桥梁,广义上则泛指长江干流上的所有桥梁。
截至2019年11月,中国已在长江干流上建成各类长江大桥115座,按桥型分,有梁桥27座,斜拉桥57座,悬索桥22座,拱桥9座;按功能分,共有公铁两用桥9座,铁路桥9座,公轨两用桥4座,人行桥2座,管道桥1座,其余均为公路桥 。
TOP2 黄鹤楼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也是国家的5a级景区,也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始建于三国时代,拥有悠久的历史,并且还有一系列诗词绝唱流传于世,登上黄鹤楼还能轻松参观到武汉三镇的秀丽风光。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武汉十大景”之首、“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
黄鹤楼主楼为四边套八边形体、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顶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圆柱支撑,楼上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楼外有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建筑环绕,整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檐下四面悬挂匾额,正面悬书法家舒同题“黄鹤楼”三字金匾。
1987年11月28日,经全国评审委员会审定,中国建筑业联合会授予黄鹤楼首届建筑工程鲁班奖。 1991年,国家旅游局授予武汉市黄鹤楼公园“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称号。 2007年,武汉市黄鹤楼公园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08年9月,武汉市黄鹤楼公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和建设部公布为国家重点公园。
TOP3 昙华林

昙华林形成于明清时期,位于武昌区西部,毗邻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昌校区,拥有百年老建筑50多处,极富文艺气息,街道不长,却非常适合打卡。
昙华林,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部,毗邻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昌校区,地处城墙内的花园山北麓与螃蟹岬(亦名城山)南麓之间,随两山并行呈东西走向。
历史上的昙华林是指与戈甲营出口相连的以东地段。1946年,武昌地方当局将戈甲营出口以西的正卫街和游家巷并入统称为昙华林后,其街名一直沿袭。
现昙华林街武昌花园山以北、凤凰山以南,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全长1200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

武汉东湖风景区是5a级景区,是国内水域最广阔的城中湖,以自然湖泊山水风景为主,周围还有武大、华科、地大和武汉体育学院等众多高校,让其成为了一道绝美的风景线。
东湖,又称裹脚湖,长江右岸湖泊。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城区东部。全湖面积在正常高水位19.78米时为31.75平方公里,湖泊容积8150万立米,如以水位21.0米计则为32.8平方公里,相应最大湖容为1.241亿立方米。
东湖是武汉市的重要水源地、水产养殖基地,也是知名生态旅游风景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东湖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历史上屈原、李白等不少名人曾在东湖留下足迹。东湖是最大的楚文化游览中心,楚风浓郁,楚韵精妙,行吟阁名播遐迩,离骚碑誉为“三绝”,楚天台气势磅礴,楚才园名人荟萃,楚市、屈原塑像、屈原纪念馆,内涵丰富。也是解放后毛泽东同志除中南海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
东湖也是武汉市区重要的文化中心,周边聚集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26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等56个国家、省、部属科研院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美术馆,文化底蕴深厚。

武汉大学的樱花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年的三月中校内1000度株樱花开放,让武大拥有了浓厚的文化底蕴,每年参观武大樱花的人群都是络绎不绝。

总长1.5公里,是武汉最丰富的商业街之一,采用了民国建筑风格,拥有众多的品牌入驻,世界顶级的演艺剧场、室内电影文化主题公园等,是武汉十大网红打卡地之一。
楚河汉街,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武汉市中央文化区的一部分,总长1.5公里,主体采用民国建筑风格,拥有中国最丰富的商业内容,最多的时尚流行品牌,集合世界顶级文化项目。
汉街的规划设计、建筑特色、招商品牌以文化为核心,突出文化特色,引进大量文化品牌,其中包括一批世界级文化项目,如世界顶级的演艺剧场、世界唯一的室内电影文化主题公园等,使汉街成为中国最具文化品位的商业步行街。
楚河汉街不仅是商业,更是城市历史文化和生态景观工程,经济社会综合效应十分显著。“楚河”贯穿武汉中央文化区东西,是文化区的灵魂。“楚河”全长2.2公里,连通东湖和沙湖,是国务院批准的武汉市“六湖连通水工程”网治理的首个工程。

被称为中国最长的步行街,是武汉著名的百年商业街,拥有众多二十世纪的建筑,欧陆风格、罗马风格、拜占庭风格、文艺复兴式、古典主义、现代派等,还有众多风味小吃和餐厅。
武汉市江汉区街道
江汉路步行街是中国最长的步行街,有“天下第一步行街”的美誉,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中心地带,南起沿江大道,贯通中山大道、京汉大道,北至解放大道,全长1600米。宽度为10至25米,是武汉著名的百年商业老街,也是“武汉二十世纪建筑博物馆”。
2016年12月28日,历时2年建设,改造后的江汉路及中山大道以全新面貌示人。
中山大道4.7公里的改造范围中,最亮眼的工程是江汉路。始建于1906年的中山大道,距今110年历史,是老汉口最重要的商业交通干道。江汉路与地铁2号线、6号线贯通同步,百年中山大道化身集商业文化、风情等于一体的景观大道,逐步向国际著名商业大道看齐。

汉口江滩位于江岸区,是国家4a级景区,隔江与武昌黄鹤楼相望,尽揽武汉三镇的靓丽水景,被称为“两江四堤八林带,火树银花不夜天”。
汉口江滩,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面积160万平方米,与沿江大道相邻,与武昌黄鹤楼景区相望,与长江百舸争流相映,构成武汉市中心区独具魅力的景观中心,是武汉市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

在汉口江滩知音号码头停留的一艘蒸汽轮船,也是一座漂移的大剧场,复古的轮船打造了全国独有的文化和服务,每天上演民国时期的情景剧,还原着老武汉的风貌。
以大汉口长江文化为背景的漂移式多维体验剧
《知音号》是长江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是湖北省在“十三五”期间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重点创新文旅项目及武汉市长江主轴文化轴亮点项目。由武汉旅游体育集团 联合著名导演、跨界艺术家樊跃等共同打造。以知音文化为灵魂,以大汉口长江文化为背景的实景大剧,故事取材于上世纪20-30年代的大武汉。
导演团队在武汉市两江四岸核心区打造了一艘具有上世纪风格的蒸汽轮船和一座大汉口码头为漂移的剧场,并采取国际顶尖的艺术表达方式和独创的观演模式,活现大武汉当代文化。同时,该项目打造全国独有的文化和服务双ip,已成为武汉城市文化旅游新名片和中国文旅产业新地标。

位于东湖风景区,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拥有众多国家级保护文物和藏品,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战国的青铜尊盘等。是沉寂着包含中华历史文化的众多物品。
国家一级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风景区,占地面积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
湖北省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26万余件(套),以青铜器、漆木器、简牍最有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45件(套)、国宝级文物16件(套)。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该馆四大镇馆之宝外, 曾侯乙尊盘、云梦睡虎地秦简、虎座鸟架鼓、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石家河玉人像、崇阳铜鼓等6件文物瑰宝新晋“镇馆之宝”。
湖北省博物馆是全国八家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国家一级博物馆、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湖北省规模最大、藏品最为丰富、科研实力最强的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1960年,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董必武来馆视察,并亲笔题写馆名。
2018年10月11日,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
2021年12月,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新馆向公众开放,全面上新的湖北省博物馆,馆舍建筑总面积达到11.4万平方米;展出文物由此前的约10000件增加到25000件以上。
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即将在湖北武汉举行。5月18日,湖北省博物馆将开放夜场,并在南主馆负一楼演奏厅,举行“博物馆之夜”专场音乐会,演出时长45分钟,限额180人,现场购票,有兴趣的市民朋友可预约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