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十大谋士排名
历史谋士有哪些?哪些能排进前10名?
【987排行榜结果简述】根据网友评选、第三方报告等大数据(截止至2019年五月数据)分析得出,姜子牙、张良、萧何、诸葛亮、李泌、伍子胥、伊尹、管仲、吴起、范蠡入选了历史谋士的前十名,其中范蠡、吴起、张良被网友评为十大历史谋士中的前三,具体十大排名信息如下:
TOP1 范蠡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越国相国、上将军。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后隐去。著《范蠡》兵法二篇,今佚。
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虽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文武双全 。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之后被拜为上大夫、相国,辅佐越国勾践。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成就霸业,又被封为上将军。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 公元前448年,范蠡卒,时年88岁 。至唐朝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配享武成王庙,被追封为古今六十四名将(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 ; 宋朝时期,配享武庙。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因范蠡一生艰苦创业、三致千金, 又能广散钱财救济贫民且淡泊名利的商人形象,以及巨大的经商思想理论的影响力,在范蠡去世后,逐渐被后世尊之为财神、商圣、商祖,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画像。范蠡是范姓始祖范武子的后裔,并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TOP2 吴起
吴起(?-前381年 ),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西)人 。 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之一。
吴起早年学儒术于曾申门下,后弃儒学兵。最初在鲁国时,受命指挥鲁军大败齐国。之后前往魏国,得到魏文侯重用。他指挥魏军屡次击败秦国,占领河西之地,为首任西河郡守,同时改革兵制,创建魏武卒,“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 。后因魏武侯猜疑而转投楚国,被楚悼王任命为令尹,进行变法。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短时间内成功增强了楚国国力,使楚国出现“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一度大败魏国,“马饮于大河”的强盛局面 。前381年,楚悼王逝世,吴起因厉行变法而得罪守旧贵族,惨遭杀害 。
吴起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法、儒三家思想,在内政及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与孙武并称“孙吴”。其所著《吴子》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成为武庙十哲之一 。宋徽宗时追封广宗伯,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
(概述内图片:明人绘吴起像 )
TOP3 张良
张良(?—前186年),字子房,一说颍川城父(今河南郏县)人,另一说沛郡(今安徽亳州)人。 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先辈在韩国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 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
张良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随赤松子云游四海,汉高后二年(前186年)去世,谥号文成。汉高祖刘邦曾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李泌(bì)(722年-789年4月1日 ),字长源。祖籍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辽阳),生于京兆府(今陕西西安) 。唐朝中期政治家、谋臣、学者,北周太师李弼的六世孙。
李泌出身辽东李氏。 自幼聪颖,深得唐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太子李亨的属官。后遭宰相杨国忠忌恨,只得归隐名山。安史之乱时,李亨即位于灵武后,召李泌参谋军事,宠遇有加。不久又被权宦李辅国等诬陷,再次隐居衡岳。唐代宗即位后,再被召为翰林学士,接连受宰相元载、常衮排挤,被外放至地方任职。唐德宗时入朝拜相,参预内政、外交、军事、财政等方面的筹划,对内勤修军政、调和将相,对外联结回纥、大食等国遏制吐蕃,达成“贞元之盟”,使边陲安定,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贞元时期唐帝国的稳定。累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邺县侯,世称“李邺侯”。贞元五年(789年),李泌病逝,享年六十八岁。获赠太子太傅。
李泌博涉经史,精研易象 。善作文章,尤工于诗。有《李泌集》二十卷 ,今已佚。《全唐诗》录其诗四首。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一作芸,又有地方称作贠(yún) ),字子胥,楚国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以封于申,也称申胥。
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今苏州)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所灭。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隆中对”策,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建立蜀汉政权,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伐吴失败后,刘备于永安举国托付于诸葛亮。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 。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概述图片来源:中华英烈祠。
萧何(?-前193年),沛郡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
萧何早年入仕秦朝,担任沛县主吏掾,辅佐沛公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接收了秦丞相府、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全国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起到重要作用。楚汉之争时,留守关中,稳固后方,向前线输送士兵、粮饷,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了重要作用。西汉建立后,担任相国,史称“萧相国”,册封酂侯,名列功臣第一。他采摭秦朝六法,制定实施《九章律》。主张无为而治,采用黄老之术,休养生息。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辅佐汉惠帝。
汉惠帝二年(前193年),萧何去世,谥号“文终”。
伊尹,己姓,伊氏,名挚,一说为空桑人(今河南省杞县葛岗镇空桑村 ),二说为有莘国(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有莘国 ),还有说法出生于伊水,史籍记载生于洛阳伊川 ,商朝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中华厨祖。 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境内伊芦山是伊尹晚年隐居采药的地方,此山因之得名伊莱山,后演变为伊芦山。
聪明颖慧,勤学上进,耕作于有莘国。经过成汤三聘之后,担任右相,联合仲虺辅佐商汤打败夏桀。商朝建立后。担任尹(相当于秦朝时期的丞相),用“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治理天下。积极整顿吏治,洞察民心国情,推动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历事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尊号"阿衡",辅政五十余年,为商朝兴盛富强立下汗马功劳。
沃丁八年(公元前1550年)、去世,卒年100岁,以天子之礼陪葬于亳都(今河南省商丘市)。 ,奉祀为“商元圣”,甲骨文中有“大乙(即商汤)和伊尹并祀”的记载。
《毛泽东早期文稿》给予高度评价;“伊尹之道德、学问、经济、事功俱全,可法(可以效法)。生于专制时代,其心实太公(姜太公)也。识力大,气势雄,故能抉破五六百年君臣之义,首倡革命。”
管仲(前723年~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 。中国古代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
齐僖公三十三年(前698年),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被尊称为“仲父”。
齐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病逝。后人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管子》一书题为管仲所作,有人质疑为后人托名。
姜子牙(?—约前1015年),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又称太公望、师尚父、吕望、吕尚。 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兵学奠基人。
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武官名),尊称太公望,成为首席智囊,辅佐姬昌建立霸业。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 ,成为周国军事统帅。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 灭商后受封于营丘(后称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为齐国开国之君。 辅佐执政周公旦,平定内乱,开疆扩土,促成成康之治,周康王六年,病逝于镐京。
后世推崇备至,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 唐肃宗时期,追封武成王,设立武庙祭祀。宋真宗时期,追谥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