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抗日十大名将
国军抗日名将有哪些?哪些能排进前10名?
【987排行榜结果简述】根据网友评选、第三方报告等大数据(截止至2022年四月数据)分析得出,杜聿明、张自忠、李宗仁、卫立煌、傅作义、戴安澜、薛岳、王耀武、张灵甫、孙立人入选了国军抗日名将的前十名,其中张自忠、李宗仁、杜聿明被网友评为十大国军抗日名将中的前三,具体十大排名信息如下:
TOP1 张自忠
他一路过来可以说战功十分显赫,也因此被百姓们称作是“活关公”,可惜后来英勇牺牲了。
TOP2 李宗仁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广西桂林市临桂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桂系”首领,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 他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偕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欢迎,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TOP3 杜聿明
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字光亭,汉族,陕西米脂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学兵团中尉连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第17军第25师旅长、副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一·二八事变)。
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1948年,任徐州“剿总”副司令。 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和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孙立人(1900年12月8日-1990年11月19日),字抚民,号仲能,汉族,出生于安徽庐江。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军衔,第一次缅战时任新38师师长,在孟关杰布山隘,孟拱河谷等地击败日军。第二次入缅作战时任新一军军长,攻克八莫、南坎、老龙山、南巴卡、新维、腊戍、乔美等地,共击毙日军3万3千余,是抗战中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有“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的美称。
抗日战争胜利后,率部赴广州接受日军投降。后参加内战,历任东北绥靖副司令官兼新编第一军军长、长春警备司令、陆军总司令部代理副总司令兼陆军军训部部长、陆军副总司令、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台湾防卫司令,驻守台湾。1950年起任台湾“陆军总司令”兼“保安司令”、“总统府”参军长。1955年因“孙立人案件”被撤职软禁。
1988年台监察院认定孙立人无叛乱意图,2014年7月,台湾监察机构承认1955年郭廷亮“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间接为其平反。
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韶关乐昌客家人 ,汉族。薛岳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革命军著名将领,军事家 ,曾获得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的总统自由勋章和国民政府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
1909年参加同盟会。1916年考入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后至广东,任孙中山大总统警卫团第一营营长。北伐时任第一师师长,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师长。1933年任第五军军长,参加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和对红军长征的追击。1937年任滇黔绥靖公署主任兼贵州省政府主席。抗日战争时期,任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第一战区前敌总指挥、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参加淞沪抗战、兰封会战、南浔作战。1939年兼任湖南省政府主席。1946年内战爆发时,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进攻苏北、安徽、山东各解放区。莱芜战役失败后,被撤职,后改任参军长。1949年调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海南防卫总司令。1950年撤往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行政院”政务委员、“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8年5月3日逝世于台湾,享年102岁。
原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卫立煌(1897年2月16日~1960年1月17日),字俊如,又字辉珊,安徽省合肥县(现属包河区)人,中华民国高级将领,国军陆军二级上将,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中的“虎将”。
在中原大战中击败石友三解除了南京之围,在鄂豫皖“围剿”、镇压“闽变”分路暨主功、击败冈村宁次收复郑州、缅北滇西反攻战役(含强渡怒江战役)等一系列战役中取得了胜利 。忻口会战亦破坏了日军的作战计划。日军华北最高司令官香月清司称其为“支那虎将 ”。史迪威在回忆录中称其为国民党军队中最能干的将领,美国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称其为“常胜将军”。建国后曾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届人大代表,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等职。1960年1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和新中国领导人之一
傅作义(1895年6月27日-1974年4月19日),字宜生,山西临猗人 ,国民革命军将领。是一位抗日名将、追求进步的国民党员。
1910年入太原陆军小学。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5年入保定军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1924年后,任晋军第四旅第八团团长,第四师师长。1927年参加北伐战争。次年任第三集团军第五军团总指挥兼天津警备司令。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失败后进驻绥远。1931年任晋绥军第35军军长、绥远省政府主席等职。
1936年11月初,发起百灵庙战役并肃清了绥远境内的伪军,挫败日军西侵绥远的阴谋。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剿总”司令。1949年1月促成北平和平解放,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北京及其全部珍贵历史建筑完好地得到保存,200万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免遭兵燹。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部长,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任水利部(后来的水利电力部)部长长达22年之久,为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4年4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
戴安澜(1904年11月25日—1942年5月26日),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市洪巷镇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国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
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戴安澜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击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战役)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获得蒋介石"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
张灵甫(1903年8月20日—1947年5月16日),男,汉族,又名宗灵,字灵甫,原名张钟麟,后因杀妻案改名张灵甫,字钟麟,陕西省长安县(现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参加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曾任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整编第74师师长。
1903年8月20日,张灵甫出生于陕西省长安县东大乡东大村。 1937年10月底,张灵甫被任命为国民党第74军第51师第153旅第305团上校团长。1940年,张灵甫被任命为74军第58师副师长;1941年10月24日,被任命为第74军第58师代师长;1941年冬,升任第74军第58师少将师长。1946年,74军部整编成74师,张灵甫被任命为师长。1947年5月16日于孟良崮战役中战死 ,时年44岁。
国民党抗日将领
王耀武(1904年—1968年),字佐民,汉族,山东泰安人。抗日革命家、抗日名将,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山东省主席、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山东绥靖统一总指挥部主任。
1924年11月考入黄埔军校;1934年冬奉命率部参加围追方志敏部北上抗日的红军部队。1936 年秋任西北“剿匪” 总司令部第十一纵队第五十一师师长, 率部参加围攻会师的红军三大主力部队。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率部创建第七十四军,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一师师长、副军长;1939年,因功升任第七十四军军长;1945年1月,升任第四方面军司令官;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任受降主官。
1946年1月下旬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3月兼任国民党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10月23日,兼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并兼省保安司令、山东军管区司令等职。
1948年9月在济南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俘虏。1959年特赦获释后,任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