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出现的十大乐器
最早出现的乐器有哪些?哪些能排进前10名?
【987排行榜结果简述】根据网友评选、第三方报告等大数据(截止至2022年一月数据)分析得出,箫、瑟、鼓、陶埙、笙、琵琶、编钟、二胡、笛子、古琴入选了最早出现的乐器的前十名,其中琵琶、笙、编钟被网友评为十大最早出现的乐器中的前三,具体十大排名信息如下:
TOP1 琵琶
琵琶,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或竹等制成,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有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
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琵琶,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
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也就是说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挑。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汉语里对所有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中国琵琶更传到东亚其他地区,发展成现时的日本琵琶、朝鲜琵琶和越南琵琶。
中国近代汉族民族音乐史上有“海派”(浦东派)琵琶、“浙派”(平湖派)琵琶、“汪派 ”(汪派)等多流派。
TOP2 笙
1978年的时候,我国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出土了2400多年前的几支匏笙,可见这种乐器是非常的悠久的,是汉族最古老的黄管乐器,它对西洋乐器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TOP3 编钟
中国汉族古代大型打击乐器 ,编钟兴起于周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发现中国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编钟,那时候的编钟一般是由大小3枚组合起来的。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编钟数目就逐渐增多了,有9枚一组的和13枚一组的等等。1957年,在我国河南信阳城阳城址出土的第一套编钟13枚演奏的东方红乐曲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响太空。
瑟一共有二十五根弦,是十大古典乐器之一,它的外观很多人会和琴弄混,它起源于战国,历史悠久,现在也不常见,出土地点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和河南三省。
鼓在打击乐器中,起源的是较早的,鼓在古代的用途非常的广泛,祭祀会用,带兵打仗会用等等,而且在一些已经发展的文物中,可以确定,鼓的历史有四千多年了。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 ,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 舜定琴为五弦 ,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 ;可见中华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琴曲存世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中国古琴被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传统拉弦乐器
二胡(拼音:erhu) 始于唐朝,称“奚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
二胡名曲有《二泉映月》《良宵》《听松》《赛马》《葡萄熟了》等。
吹奏乐器中,箫和笛子看着很像,不过一个是横着一个是竖着吹,笛子有膜孔,箫没有膜孔,另外箫一般有五孔的、八孔的等,一般都是竹子制作的,音色很美。
笛子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汉族乐器 ,也是汉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中国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音笛。音域一般能达到两个八度多两个。
笛子常在中国民间音乐、戏曲、中国民族乐团、西洋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用,是中国音乐的代表乐器之一。在民族乐队中,笛子是举足轻重的吹管乐器,被当做民族吹管乐的代表。
大部分笛子是竹制的,但也有石笛、玉笛及红木做的笛子,古时还有骨笛。不过,制作笛子的最好原料仍是竹子,因为竹笛声音效果较好,制作成本较低。
陶埙(xūn),在古代主要为诱捕猎物所用,是中国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
陶埙在八音中是属土音,最早文献记载始于《诗经》“如埙如篪”,还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的诗句。
在周代奴隶制社会已相当流行,秦汉以后用于历代宫廷雅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