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知名海螺品种
世界知名海螺品种有哪些?哪些能排进前10名?
【987排行榜结果简述】根据网友评选、第三方报告等大数据(截止至2021年十月数据)分析得出,织纹螺、凤凰螺、宝螺、万宝螺、芋螺、唐冠螺、凤尾螺、鹦鹉螺、红螺、龙宫翁戎螺入选了世界知名海螺品种的前十名,其中万宝螺、唐冠螺、凤尾螺被网友评为十大世界知名海螺品种中的前三,具体十大排名信息如下:
TOP1 万宝螺

万宝螺是一种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水域中珊瑚礁周围,较具观赏性的鬘螺科的螺类,而这种大型贝类整体色泽呈金黄色,摸起来具有光滑温润的手感,是集观赏、收藏和装饰价值于一体的螺类。
TOP2 唐冠螺

唐冠螺是一种有着大而厚重贝壳的唐冠螺属大型海螺动物,因形状类似唐代的冠帽而得名,外部颜色呈金黄或灰白色,在全球暖水海域中均可发现这种四大名螺之一的动物,目前已经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腹足纲中腹足目唐冠螺科唐冠螺属动物
唐冠螺(学名:cassis cornuta)唐冠螺科唐冠螺属动物,是大型海螺。贝壳大而厚重,长和高都可以达到30厘米,灰白色到金黄色,具金属光泽,形状象唐代的冠帽,因而得名。螺旋部低矮。肩部有5-7个角状突起。内、外唇扩张,呈桔黄色的盾面。外唇内缘有5-7个齿。这种软体贝类动物通常螺塔低,贝壳膨胀,体层丰满,一般具有结节、肋或纵胀肋。雌雄形态有别,喜栖息于砂底。大多数以海胆为食。因其内唇扩张如帽缘,体形如唐朝僧人的帽子而得名。足的背后有一个由足腺分泌而成的厣,当身体缩入壳内后,可用厣完全关闭壳口。
主要分布于世界暖水海域,贪食双壳类软体动物,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南海、台湾都有分布,常栖息在低潮线下。唐冠螺是四大名螺之一。
TOP3 凤尾螺

凤尾螺是一种有着高而尖的螺塔高度低于总壳高一半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分布在壳表的深褐色和新月形斑纹,如同凤尾般绚烂,与唐冠螺、万宝螺和鹦鹉螺并称为世界四大名螺,并位居首位。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凤尾螺又称法螺,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凤尾螺塔高而尖,高度低于总壳高的一半,螺顶常缺损。

鹦鹉螺是一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印度洋至西太平洋水深达100米的珊瑚礁水域中的底栖动物,通常以各种软体动物、底栖甲壳类等为主要食物来源的肉食性动物,因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因此在古生物学和研究生物进化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宝螺是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暖海区的潮间带、岩礁、珊瑚礁或泥沙海底的卵圆形贝壳,外部平滑的壳面上富有光泽,还有着珐琅质地的丰富色彩和花纹,因光耀夺目的色泽而成被玩赏者爱不释手。
中腹足目下的一个科
宝螺科(cypraeidae)种类繁多、数量大。贝壳呈卵圆形或长卵圆形,螺旋部至成体时几乎消失;壳面平滑而富有光泽,表面镀有一层珐琅质,花纹色彩丰富。壳口狭长,在壳体背面的中央线上呈缝状,共长度几乎等于壳长,两唇具齿;吻和水管都比较短。外套膜和足都十分发达,一般具有外触角,生活时外套膜伸展将贝壳包被起来,成体无厣。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暖海区,从潮间带至较深的岩礁、珊瑚礁或泥沙海底均有其踪迹。主要以藻类或珊瑚动物等为食。

龙宫翁戎螺是一种贝壳直径约在10-23厘米之间的动物,以壳口有一道裂缝为最大的特征,主要分布在西印度群岛、印尼、日本、中美洲等海鱼,因这个螺类有着数亿年的演变,因此被生物学家们誉为是海洋中的活化石。
翁戎螺科翁戎螺屬动物
龙宫翁戎螺(学名;entemnotrochus rumphii、plerurotomaria rumphii):其主要特征为壳口有一道裂缝,罅裂达壳底周围之一半。口盖比壳口大,壳呈黄色带火焰色彩,直径约10-23厘米。翁戎螺的英文俗名为slit shell, 意思是有裂缝的螺。翁戎螺壳身上都有一条裂缝,是呼吸和排泄的通道。在成长的过程中,先前的裂缝会被封起来,形成一条裂缝斑带(selenizone)。裂缝的长短和裂缝斑带的形态对种的坚定很有帮助。虽然科学上,该科种的鉴定使用了许多生理特征,但收藏界仅凭贝壳学特征也能很好地区分各种。
分布于中国台湾、日本、印尼沿岸。

织纹螺又被称为海狮螺、麦螺,是有着较尖的尾部的腹足纲织纹螺科有毒生物,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还喜欢在端午节前后食用这种外型小巧、肉质嫩滑的螺类,但却有着不少关于食用这种螺类而引发的中毒事件。
织纹螺科生物
织纹螺(英文名nassariidae),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有些地方还称作割香螺、小黄螺、甲锥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织纹螺科。织纹螺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为1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厣约指甲盖大小。
织纹螺是一种有毒生物,每年春夏季其毒性更大,食用后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国家卫生部已明令禁止销售经营织纹螺。

红螺是有着大而坚厚粗糙的海螺壳得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动物,虽然灰黄色或褐色的海螺壳表面粗糙,但表面却有着排列整齐的螺肋和细沟,壳内却相对较光滑,从宽大的壳口看进去,内部主要成红色或灰黄色。
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动物
红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分布广,海螺壳大而坚厚,呈灰黄色或褐色,壳面粗糙,具有排列整齐而平的螺肋和细沟,壳口宽大,壳内面光滑呈红色或灰黄色。

芋螺又被称为鸡心螺,是主要生存在热带海域的沿海珊瑚礁、沙滩上的美丽螺类,因螺类的外观类似鸡心或芋头而得名,而这种含有剧毒的海洋生物因种类不同,还具有不同的绚丽多彩的色彩和花纹,有着很高的观赏性。
芋螺科芋螺属动物
鸡心螺(cone snail)又叫“芋螺”,主要生长于热带海域,一般多生活在暖海,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芋螺科,是在沿海珊瑚礁、沙滩上生活的美丽的螺类。
鸡心螺外壳前方尖瘦而后端粗大,形状像鸡的心脏或芋头。其种类很多,有不同的色彩和花纹,是一种含有剧毒的海洋生物,因为它的尖端部分隐藏着一个很小的开口,里面有毒牙,可以从这里射出毒液,足以使受伤者一命呜呼。

凤凰螺是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广大海域中的雌雄异体动物,以发达的双眼、眼柄上带有可自由伸缩的长而尖的触手为最大的特色,贝壳表面还具有丰富多彩的饰纹,所有凤凰螺种类中,以花瓶凤凰螺、东非水字螺、黑嘴凤凰螺最具代表性。
凤凰螺科(学名:strombidae)雌雄异体。壳厚实,轴唇滑层厚、外翻,螺层有大而圆的瘤。最具特色的是双眼发达,眼柄上有长而尖的触手,可自由伸缩。壳表面饰纹雕刻丰富多彩。壳口多狭长,具前、后水管沟,外唇宽厚,前端常有虹吸道。壳边近前端呈锯齿状,称为“凤凰螺缺刻”,这个缺刻是该螺类右眼伸出偷窥外界环境变化的管道。厣小角质,边缘常呈锯齿状。
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区,从潮间带至浅海沙、泥沙和珊瑚礁环境中均有栖息,以藻类和有机碎屑为食。分布于印度洋至太平洋的广大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