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最知名的十大面食
陕西最知名的面食有哪些?哪些能排进前10名?
【987排行榜结果简述】根据网友评选、第三方报告等大数据(截止至2021年十月数据)分析得出,油泼面、biangbiang面、裤带面、户县软面、浆水面、擀面皮、蘸水面、扯面、臊子面、羊肉面入选了陕西最知名的面食的前十名,其中油泼面、臊子面、biangbiang面被网友评为十大陕西最知名的面食中的前三,具体十大排名信息如下:
TOP1 油泼面
油泼面是陕西传统的特色面食之一,起源于明代,有鲜香味、酸辣味、香辣味。
油泼面是一种很普通的面食制作方法,将手工制作的面条在开水中煮熟后捞在碗里,将葱花碎、花椒粉、盐等配料和厚厚一层的辣椒面一起平铺在面上,用烧的滚烫的菜油浇在调料上,顿时热油沸腾,将花椒面、辣椒面烫熟而满碗红光,随后调入适量酱油、香醋即可。也可另外加入腊汁肉、青椒土豆丝、青椒鸡蛋、西红柿鸡蛋等一起食用。
TOP2 臊子面
臊(sào)子面是中国陕西省的特色传统面食之一、是著名西府小吃,以宝鸡的岐山臊子面最为正宗。在陕西关中平原及甘肃陇东等地方流行。
臊子面历史悠久,其中含有配菜比如豆腐,鸡蛋等,做法简单。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对于陕西人来说,臊子面的配色尤为重要,黄色的鸡蛋皮、黑色的木耳、红色的胡萝卜、绿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材料,既好看又好吃。
TOP3 biangbiang面
biangbiang面是因面条打在面板上发出biang、biang的声音而得名的陕西关中地区汉族传统风味面食,通常面条是利用手工拉制而成,在食用时通常还会配以菠菜、胡萝卜、鸡蛋等菜码,最后成品色泽鲜艳,入口后余味悠长。
浆水面是以浆水做汤汁的一种面条,广泛流传于甘肃、宁夏、山西、陕西一带。相传该名是由汉高祖刘邦与丞相萧何在汉中所起,其味酸、辣、清香,别具一格,浆水菜的菜可选用芹菜、白菜、荠菜等叶类蔬菜。
户县软面是 “关中八大怪”之一的——“面条像裤带”。“关中八大怪”,指陕西省的关中地区(大致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出现的八种奇特风俗习惯。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
扯面是陕西省和山西省的传统面食。扯面主要流行于陕西、山西南部以及甘肃的徽县、两当、成县。已有3000年历史。以宝鸡的西府扯面最为正宗,为中华名吃。主要原料有上白面粉、鸡蛋、菠菜、西红柿、土豆、红萝卜、豆角、臊(sào)子和调味料等。制作时先将面粉用盐水和好,用湿布盖好放置1小时以上,再调到较软程度后擀成较厚较宽面片,然后手捏住两端一边拉扯一边不断敲击案板发出“bangbang”的声响,扯到一定长度后将面条对折,重复上述动作,反复多次后扔入沸水锅煮熟捞出,加调料、臊子和辣子粉,用烧热的油泼后搅拌食之。
擀面皮是陕西关中地区特有的传统名小吃,尤以西府宝鸡地区为最佳,宝鸡岐山擀面皮2011年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擀面皮是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具有筋斗、柔软、凉香、酸辣可口的特点,是关中西府小吃代表之一,也是陕西最具代表的小吃之一。
岐山人的擀面皮做法很非凡,别处的米面皮和酿皮是把面调成糊状,放在特制的铁笼上蒸。而岐山擀面皮则是先擀成面,然后再蒸,蒸熟后再切成比凉皮稍宽的条状,吃法和米面皮基本一样,不同于米面皮的是,擀面皮口感较硬,韧度高,有筋性。宝鸡一带的人都喜欢吃,近几年来在西安也很流行。
biangbiang面(汉语拼音:biángbiáng miàn,biang字是一个合字,无法输入电脑,常被代替写为biángbiáng面、biángbiang面或奤奤面、彪彪面)是陕西关中地区的汉族传统风味面食,因为制作过程中有biang、biang的声音而得名。
制作时用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手工拉成长宽厚的面条,用酱油、醋、味精、花椒等佐料调入面汤,捞入面条,淋上烧热的植物油即成。
蘸水面是陕西省风味独特的传统面食小吃。西北人爱吃的面食各有特色,但杨凌蘸水面概括起来只有20个字:“面白薄筋光,汤汪蒜辣香,汤面分盆装,越嚼越觉香。”
陕西有一种面叫做蘸水面,论根卖,一根1.5元,较宽的可达5、6厘米,长一米左右,食用时以大面盆盛之众人同用,有菠菜等同烹,谓之“清清白白”。每人有一蘸汁碗,调以蒜苗等及五味佐料,食之味美留香。
羊肉面是一道以安徽萧县、内蒙大部、陕北榆林广为流传的面食,主要食材是面条和羊肉。
羊肉性温热、补气滋阴、暖中补虚、开胃健力,在《本草纲目》被称为补元阳益血气的温热补品。不管春夏秋冬都可以食用,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还比猪肉和牛肉的脂肪、胆固醇含量都少。